喝过葡萄酒的大家想必都知道,葡萄酒是用主料葡萄所酿造的一款酒饮品,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过,在大家打开家里的葡萄酒时,有的时候会发现葡萄酒的瓶口的酒塞处会出现一些片状的透明小晶体,这些透明小晶体是什么呢?出现了这些小晶体的葡萄酒还能喝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我们发现一些葡萄酒会出现片状的透明小晶体,它们常常堆积在软木塞的底部。那这些晶体究竟是什么呢?
其实,这些小晶体经常被称为“酒钻石”,它们是无害的酒石酸晶体。当葡萄酒的温度连续36个小时降到冰点以下,过量的酒石酸就会凝结成酒石酸盐晶体。
酒石酸对于葡萄酒的新鲜度和酸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会直接影响到葡萄酒的PH值和长期稳定性。酒石酸会出现在葡萄酒中是因为葡萄中含有酒石酸,有的葡萄品种含有较高浓度的酒石酸,如长相思(Sauvignon Blanc)和雷司令(Riesling),而黑皮诺(Pinot Noir)和马尔贝克(Malbec)的酒石酸含量则相对较低。
酒石酸的含量也因地域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凉爽气候条件下生长的葡萄带有更高浓度的酸味,这是因为葡萄在花期的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了更多的酒石酸。
出现这些小晶体一定就意味着葡萄酒存在缺陷吗?其实并不是。旧世界的葡萄酒爱好者把酒石酸晶体的存在看成是葡萄酒高质量的体现,并且很多酿酒师坚持认为冷却稳定的方法会改变葡萄酒的平衡性和风味。
以上就是关于葡萄酒出现了晶体沉淀还可以喝吗的内容,希望能够加深你对葡萄酒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