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坚持做一件事是不容易的,这份执着足够撑起酿酒师的头衔,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罗桂华的25年酿酒。
七年前,陈震宇第一次来到茅台镇。作为四川的一家建筑公司副总,他带着数十人的团队开始承建起茅台集团部分新建酒厂的工作。
当时,年过不惑的陈震宇已造过不少高楼大厦,而酒厂的房子相比而言结构更为容易些,“真正开建的时候,才发现,在茅台酒厂造房子,更是难事。”
茅台酒厂所在地,两山连绵对峙,一水蜿蜒中流。赤水河两岸高海拔大都在1000米以上,但到了茅台镇一带,河谷陡然陷落,海拔仅在400米左右。
“就像要在一口巨大的饭碗底部造房子,周围的山体结构以及土地湿度,都影响着房屋的结构,让工程变得困难。”陈震宇说。
除此之外,由于四面环山,茅台镇的一年四季风微雨少,到了夏天,这里特别闷热,而在这个时节,酿酒正是最为繁忙的时节。正所谓“端午踩曲”,那是酿酒的序曲。
飞天茅台,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经过成百上千道工序及至少5年的酿造,最终投放市场。
年近50岁的罗桂华就是在茅台酒厂经历了25年的磨练,脱颖而出的酿酒师。
罗桂华的手掌充满了老茧。“酿酒有165道工序,但作为初学酿酒者,是没办法接触最关键技术的,而要先学‘扫地’。”
罗桂华口中的扫地,就是将晾晒在车间里的那些酿酒原料,重新扫到一起。
“听起来容易,实际操作起来,并不简单。因为这些酿酒的原料在晾晒之后,会分泌出粘稠的糖分,粘在地上,不容易分离。”
罗桂华年轻时就扫地多年,“就像武侠小说里的扫地僧,修炼好了基本功,才能最终学会秘籍里功夫。”
很多年来,茅台酒厂的一半职工都住在仁怀市里,他们甘愿每天花1个小时上下班。那是因为,这里夏天由于海拔的缘由,仁怀市的气温要比茅台镇低四五摄氏度,而茅台镇气温常常到达40摄氏度左右。
“但那段时间是最忙的时候,所以这么多年来,我都选择一直生活在镇上。”罗桂华说得很诚恳。
罗桂华还有一大箱子的笔记本,他把20多年的酿酒心得,都写在了笔记本上。“在蒸煮原料上,什么时候要多放一桶水,什么时候要少一桶水,我都记下来。”罗桂华说。
“我现在收了10多个徒弟,把自己一身酿酒本领代代传承下去,才能酿出更好的美酒。”
罗桂华说,酿酒20多年,他收的不少徒弟已经成为车间的专业技术骨干。
“其实,我们每一年、甚至每一天的工作都很枯燥,都是重复着昨天做过的事。”
罗桂华说,只有真正想做好的人,才能把这么乏味的事情做好。
在茅台集团有一个说法,最终成品的茅台酒,是要经过数百位大师一致认可的,如果有几位大师对酿出的酒并不满意,那么,这批酒是需要重新返工的。
罗桂华说,他酿酒25年,依然每天在枯燥的工作中享受着这份快乐。“让我最为快乐的是,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有人喝我酿出来的酒,这是我最大的满足。”
一生很长,每天日复一日,一生又很短,不过百年光景,25年人生的四分之一时光都用来做一件事,罗桂华是幸福的,他的内心足够强大,又非常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