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尊酒之吉时,定是融合了“天时地利人和”。每一年一度的谷雨论坛都被洋河占尽了风头。今年更是与众不同,白酒招商网小白就来带大家看看这一次的白酒行业风向标透露出了什么样的讯息吧!
4月20日,谷雨,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以农历论,谷雨过后,意味着寒潮不再,温度节节回升。
苏酒集团将年度封藏大典安排在这个日子,自有其深意。而于每届封藏大典前举办的谷雨论坛,则素有行业风向标之称。
白酒招商网小编了解到:4月19日第四届谷雨论坛如期而至。
前三届谷雨论坛上,关键词分别为“健康”、“文化”和“匠心”,而这一届的主题,却是“湿地与名酒”,其核心词语锁定为“湿地名酒产区”。
众所周知,历届谷雨论坛上的关键词都被打造成了苏酒集团的企业符号,从而影响了消费者的认知。而将“湿地名酒产区”烙印于双沟之上,并与苏格兰威士忌、干邑白兰地并列,苏酒集团又下了一步怎样的棋?
01
为何苏格兰威士忌、干邑白兰地能助力双沟?
为何双沟能与苏格兰威士忌、干邑白兰地并肩?论坛现场,宿迁市副市长曹秀明、法国干邑市市长米歇尔·郭瑞斯、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王延才、中国酒协副理事长、秘书长宋书玉、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著名学者钱文忠、苏酒集团董事局主席张雨柏、苏酒集团总裁、洋河股份董事长王耀、帝亚吉欧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朱镇豪、中国湿地保护协会副会长吴晓松以及苏格兰官方代表等嘉宾揭开了这个谜底。
王耀在演讲时表示,全球共有三大湿地名酒产区,成功孕育出了世界三大湿地名酒:紧邻大西洋、拥有滨海湿地生态的苏格兰盛产威士忌,法国干邑盛产干邑白兰地,以及洪泽湖湿地上诞生的中国名酒双沟。
据权威机构检测,洪泽湖湿地约有2100多万种微生物,每立方米空气含有的有益微生物更是数以万计。洪泽湖湿地是古生物进化的平台,孕育人类的胎盘,是中国最具天然酿酒环境与自然酒起源的地方,也是诞生绵柔好酒的天然之地。像双沟这样起源于洪泽湖湿地上的酒厂,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在其古老窖池中,每克窖泥含有的微生物多达几百亿个。此外,在久远的历史长河中,双沟酒业赢得了无数人的青睐与赞誉,留下了“天下第一流”、“全国甲等佳酒第一名”的品质佳话。
王耀认为,面对自然的恩赐,大家既要懂得感恩,更要倍加珍惜。他期待与另两大湿地世界名酒携起手来加强交流互鉴,共同传承优秀基因,为世界酒业做出生态榜样。不忘初心,坚守品质信念,让世界共享是地上的珍宝。
钱文忠在开始“漫谈湿地与美酒”的演讲前,谈到了自己是江苏无锡人,小时候经常出门给父亲买两瓶酒的事情。“我父亲已经80多岁了,身体非常健康,思维敏捷。这证明,适度喝酒,喝名酒,喝好酒,喝苏酒集团的酒,喝双沟酒是有益的。”
在谈到湿地与名酒的关系时,钱文忠表示,湿地只占地球面积的6%,而中国在其中占据了10%。目前,湿地的面积正在缩小,像洪泽湖这种非常标准、美丽的湿地,是老天的恩赐。在中国历史中,湿地与名酒是有很多考古可以去研究的。他认为,双沟产于此,是一种注定。他个人建议,双沟应该自豪地喊出“湿地白酒第一美”的口号。
朱镇豪则表示,湿地最大的特点是水资源特别丰富、特别干净、气候适宜,所以花草繁茂,生态和谐。这样的环境对酿酒是非常宝贵的。帝亚吉欧和苏酒集团应当为拥有这样的酿酒环境而庆幸。
在嘉宾沟通环节,宋书玉表示,中国白酒的酿造与自然关系最为密切,湿地代表着天酿美酒,此次用湿地表达白酒在业内是首次。
会上,王延才、吴晓松为苏格兰威士忌、干邑白兰地和苏酒.双沟授予“世界三大湿地名酒”称号。
02
苏酒集团因何强化“湿地产区”概念?
综合来看,强化“湿地产区”概念对苏酒集团有三大好处。
首先,有业内人士认为,当前,国内白酒产区概念较多,如“黄金三角产区”、“十大名酒产区”等,但仍缺少一个被消费者所广泛认可的产区概念。
“‘湿地产区’是从中国众多白酒语言体系中区分出来,打造成为苏酒集团的一张名片,有助于整个地区白酒产业的集群式发展。而且,‘湿地’这个词语,已经为国内消费者所熟悉,这对于讲好苏酒故事来说,事半功倍。”有现场业内人士这样解读。
其次,也有专业人士认为,此次苏酒集团祭出的“湿地”概念,较国内流行的“产区”概念更进了一步。
据了解,在国际化的通用理论体系中,地球上有三大生态系统:森林、海洋、湿地。而被称为“地球之肾”的湿地,其功能是降解污染物、净化水质、维持自然生态健康平衡。
“湿地这个概念,其实是一个生态系统的讲法。相比于之前白酒所谈到的好水、好气候、好土壤等,概括度更高,也更有生命力。因为其中不仅包含了洁净的水源、良好的植被、温润的气候,还包含有和谐、完善的生物体系。因此,这是一个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生态体系。苏酒走这一步,显然棋高一着。”有专家解读道。
最后,双沟比肩苏格兰威士忌和干邑白兰地,似乎也预示着苏酒在国际化方面又找到了新的路径。
“中国白酒走出去很难,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没有找到符合国际化习惯的表达方式。‘湿地’符合世界理论体系,能够成为产品品质很好的背书。”某业内人士如是说。
此外,宋书玉在对话环节也就苏酒集团强化“湿地”概念谈了自己的观点。
宋书玉表示,世界上不同的美酒有不同地表达方式,中国酒协一直在探索中国白酒的表达方式应该是什么,应该建立怎样的品质和价值的表达体系。在2017年所进行的十大烈酒产区的表达中,宿迁就在里面。而在这个产区体系下,还有着核心的表述,比如双沟就是一个特色产区的表达。
此外,宋书玉表示,中国白酒在产区表达和特色产区表达上,与其他的世界名酒有些不同。比如苏格兰威士忌和干邑白兰地等更多地强调原料对品质的影响,而中国白酒原料虽然也受到产区的影响,但更为重要的是在特殊自然生态下不间断的酿造。正是几百年、上千年的不间断酿造,形成了特殊的微生态,这一点,对中国白酒品质的贡献更高,其具体表现是酿造窖池、环境和工具。
03
拥有“湿地”标签的双沟能振翅雄飞吗?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次,“湿地”标签的核心品牌是双沟。这是否意味着苏酒集团将对其发力,或者说,双沟是不是将会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就这些问题曾与洋河相关负责人进行过沟通。在他看来,2018年,双沟品牌将在江苏、河南等知名度较好的地方率先发力。
“2017年,双沟增长不错。值得注意的是,其市场基础工作更扎实了,不少历史遗留问题也得到了妥善的解决,市场价格正在不断提升。作为老名酒,双沟的势能在恢复。”有江苏经销商这样评价如今的双沟。
有了市场的良性发展,再结合本届论坛的主题,我们可以看出,苏酒集团在为其今后的发展蓄能。
双沟,被定义为“中国唯一一个湿地上的酒厂”,其介绍这样写道:“双沟酒业南临淮河,东濒75万亩洪泽湖大湿地。这里的水质微甜爽口、酸碱度适中,其中锌、硒、锶、偏硅酸盐等含量是其他地区的3-5倍。这些微量元素对微生物生长、繁殖具有重要作用,采用这种优质水酿造的酒更加绵甜、柔和。”这段文字所表述的是,依托洪泽湖湿地生态圈的双沟,满足了现代消费者对白酒口感和健康的需求。
此外,“中国唯一一个湿地上的酒厂”,体现的是其独特性、珍贵性和稀缺性。这三大属性让双沟的未来发展充满了想象空间。
苏酒集团董事局主席张雨柏在业内有个非常著名的毛竹理论。他认为,毛竹前4年只长了3cm,从第五年开始,每天会长30 cm,几周的时间就能长到十几米。我们有理由相信,双沟正在进行长期的储备和努力,其最终将迎来高增长。
洋河股份成为双沟第一大股东不到两年时间,一旦调整完成,双沟势能得到释放,将与洋河一起,全面助力苏酒集团的“千万亿”新目标。
以上就是白酒招商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8洋河谷雨论坛的会议详情,更多酒企风采,请关注本网。
来源:洋河节节高运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