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中国消费者对产品质量更加的看重,五粮液为了使白酒品质得到充分的保证,一直坚守工匠精神,传承和创新。充分展现一个酒企应有的担当和社会责任,
坚守工匠精神也使得五粮液能够成为中国“白酒名片”,向世界宣传中国杯酒的魅力。也为五粮液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
图:五粮液十年
在传承中精益求精,追求极致品质
在五粮液的酿酒车间里,酿酒工人反复强调“简单事情重复做,重复事情用心做”,可见上一辈传承下来的工匠精神已深入人心。根据他们的经验,酿造白酒是个连贯的系统工程,要求慢工出细活,从原料、磨粉、制曲到酿酒、陈酿、调和、包装,环环相扣,只要某个环节出现失误,就会造成整个酿酒工序的不合格。为能酿出珍稀的五粮液,酿酒工人辛勤劳作,严格把控酿酒的每一道工序。
刘培刚已在五粮液酿了10年的酒,对于酿酒他认为最关键的就是责任心。酿酒中的一道工序叫上甑,并非简单地把糟子铲进甑子里就可以了,而要做到每铲都轻撒匀铺,每甑都上得均匀,一旦没操作好酒质就会受到影响。
20出头的周杰在五粮液从事制曲工作,大学学习生物技术的他靠着对工匠精神的信仰和执着追求坚持了5年。对于制曲,他总结了“四个心”:一是原料要关心,二是润料要留心,三是碎料要细心,四是成型要小心,要像呵护一个婴儿一样用“四个心”制曲。
像刘培刚、周杰这样的一线工人只是众多五粮液人的一个小小缩影,在制曲、酿酒等不同工作岗位上,和他们一样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五粮人数不胜数,长年深耕细作,只为一抔五粮到一杯玉液的酿成。
在坚守中专心专注,苛求完美口感
在五粮液说起范国琼,很多人都会忍不住竖起大拇指,为她专业、专注的“工匠精神”点赞。上个世纪80年代初,范国琼女承父业,进入五粮液厂从事白酒尝评调和工作。为专注研究酒品口感,范国琼狠心地给自己定下“三不规矩”,“不涂口红、不用化妆品,不吃麻辣酸甜”。除结婚时化过一次妆,这个外表柔弱的女子竟倔强的坚持这一规矩37年之久。
如今,五粮液已拥有全国独一无二的计算机勾兑和人工勾兑相结合的“勾兑双绝”,但范国琼依然没有放弃对新型调和技术的探索和钻研。她表示,还将继续坚持科研和经验积累,通过精湛的调和技艺,让不同风格特点的原酒神奇地组合在一起,散发出五粮液独有的和谐高雅风味,香飘全世界。
范国琼的徒弟、506车间陈乔在师傅多年的引导下,也逐渐理解了“调和”的真正内涵。她说:正是以范国琼为楷模的一代代五粮液“工匠善心”的传承,保证了五粮液始终如一的独特品质,中国白酒名片才会被越擦越亮。
在创新中寻求突破,成就白酒“中国名片”
从商周的“蒟酱”到唐代“重碧酒”、宋代“姚子雪曲” “杂粮酒”,五粮液一脉相承数千年,为悠长的中国白酒历史烙上了鲜活印记。
酿酒是一部传统与创新结合的历史,需要传统作风和创新精神护航。五粮液不仅是传统酿造技艺的坚守者,更是创新突破的改革者。因为,五粮液一直笃信,新时代的大国工匠精神内蕴应该包含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的创新活力。
尽管创新求变阻力重重,五粮液仍然不畏困难持续寻求科技创新的方式。近日,由五粮液研究编写的《现代风味化学技术比较低度与高度五粮液的风味特征》和《浅谈五粮液低度酒的成功研发》两篇论文分别荣获2017年度“中国酒业协会科技进步优秀论文奖”一等奖和二等奖。这正是五粮液多年孜孜追求科技创新的成果,凝聚、彰显了全体五粮液人的工匠精神。
五粮液工匠在酒体、工艺上不断探索,解决了五粮液面临的多种问题,更是将中国低度白酒带来国际化道路,为低度酒的传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五粮液坚守匠人精神,追求更高的品质要求,努力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白酒名片”。
更多资讯,请关注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