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根据方刚老师在上海中泰食品中期投资策略峰会的报告录音整理。这里,他带着我们梳理一起梳理了中国啤酒在历史上经历过的拐点。以下是相关内容:
图:啤酒照片
我们发现在过去三十年或者二十年前,啤酒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都是一个味道,拆掉标签后甚至分不清这款啤酒是哪家的,这是二十多年前的情况。
但是今天不一样了,今天有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啤酒,主流啤酒、进口啤酒、精酿啤酒等各种差异化的啤酒慢慢出现。
有人习惯用“工业啤酒”这个词代替主流啤酒,我认为工业的描述不够,如果没有工业化的支撑,中国啤酒普及度没有今天,所以我换成了主流啤酒。
主流啤酒份额占比为98%,进口啤酒只有1.8%,精酿啤酒只有百分之零点几。
目前这三个世界之间相对相安无事,类似于大象和蚂蚁之间的竞争,还没有形成大象与大象之间的竞争。
世界啤酒产量: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啤酒饮料市场,中国单个省的销量可能会媲美一个国家,例如山东省的销量远远高过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啤酒销量。
中国人口多,能在中国啤酒市场上引领领跑,那么也不排除它在世界啤酒的格局。有一个问题,我们经常会说中国啤酒的体量很大,但是利润低,也就是大而不强,这是很常态、很正常的。中国啤酒一年的利润还不够茅台的一半,青岛啤酒的利润想要超过,我觉得路有点远。
世界各国的人均消费:中国目前的人均消费不高也不低,也很难达到像德国、捷克的人均消费量。
因为中国啤酒有天敌——白酒。在中国白酒的普及度非常高,啤酒想要达到德国、捷克的水平,只能干掉中国白酒,这个路也很长。
影响人均消费量的关键要素包括:天气、人口、经济和法律
第一,天气是影响啤酒的直接原因,一热一冷对啤酒的销售影响非常大;
第二,人口从局部来说会出现变化,但是从全体来说这种变化是温和的,不会发生大的断崖式发展;
第三,经济也不会出现大的变化。
第四,如果法律松动,这几乎是影响啤酒人均销量非常关键的要素了。
从这四个要素中我们找不出支撑行业井喷或者断崖式下滑的理由,所以我们认为啤酒行业会长期横盘。
新拐点需要关注三个部分。
新拐点不一定是规模的拐点,很有可能是价值的拐点,这是我们对于新拐点的认知。
我们发现五大巨头做了同样的动作:
第一,提价:提价已经开始了,不排除未来还提价,提价的窗口已经打开,不是一年、几个月的问题,未来三年可能都是涨价的窗口期。
第二,优化:我们发现巨头们不仅在关厂,还在建厂,关的是落后产能,建的是高效率产能,中国啤酒至少有30%以上的落后产能,甚至50%的落后产能需要优化。
第三,调整:大家都看得很清楚,中高端的酒业、中高端的产品线不断出现,雪花、百威、青岛纷纷在调整。大家注意,全世界的龙头是百威,国内的龙头是雪花,但是它们都不在大陆资本市场,真正引领中国资本市场的是重啤,这是由于中国行业历史。
总结中国啤酒的新拐点可以归纳为:
从喝饱到喝好,从好喝到好玩;从线下到线上,从渠道到用户;从地盘到品牌,从规模到价值。
更多资讯请关注啤酒招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