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随着温度的不断降低,酱酒市场的行情可谓是益发火热,众多酒企也在这短短的一段时间里赚的盆满金箔。那么在这场强劲的势头之后,在“火上加火”的背后,到底又蕴含着怎样的玄机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酱酒市场的四大“怪”现象
在茅台公布的2020年三季报里,虽然茅台系列酒的营收在该季度内略有下滑,但市场对其追捧依旧。
以茅台王子酒为例,今年中秋节前,该产品在郑州地区的报价为680元/件,截至11月8日,报价已刷新至1050元/件,涨幅近五成。
除了茅台系列酒外,其他酱香白酒也有类似的情况。譬如金沙酒业的摘要酒,从年初至今,单瓶报价已上涨超四成。特别是这段时间以来,酒厂在用酒需求增加的背景下实行控货,导致价格进一步上涨,甚而有酒商因缺货而在各地求购品鉴版摘要酒。
值得注意的是,“发烧”的酱酒市场如今逐渐衍生出了四个奇特的现象:
现象一、酒商卖酒给黄牛
黄牛本该人人喊打,但在采访中,不少经销商告诉微酒记者:“现在,把酒卖给黄牛比卖给客户赚钱”。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黄牛收货价格高于或无限接近于新市场报价,而客户则往往要求优惠;二是黄牛就守在经销商仓库附近,只要看到补货就上门提,完全不给客户反应的时间。
现象二、主流酱酒产品日报价
众所周知,飞天茅台酒的批价从很早以前就采取了日报价的办法,而这也成了飞天茅台酒的晴雨表,真实客观的反映了当下飞天茅台酒的部分市场情况。近来,由于其他酱酒产品的价格波动较大,因此有经销商也对其中一部分实行了日报价。
但这样一来,也就出现了“烟酒店卖货价没有进货价贵”的怪现状。相对于渠道,终端的价格传导需要时间。当市场上本月的新酒已经开始报价的时候,不少烟酒店可能还在卖二季度进的货,这是一个让价格脱节的时间差。
现象三、一边吸货一边喊“没货”
安徽经销商董先生告诉微酒记者,今年双节前夕,市场曾有流传茅台系列酒要涨价的谣言,虽然未被证实,但部分商家仍然选择了加价囤货。双节后,在需求量扩大、库存紧张、热钱涌入的综合影响下,价格呈现出整体上扬的态势,囤货变得更为普遍。
董先生坦言,现在几乎所有人都在囤货,酱酒市场已近狂热。大小经销商一边喊着“没货”,一边铆足了劲的吸货。这些酒,既不知道喝没喝,也不知道存在哪里。
现象四、酒商、黄牛组团去电商平台撸货
微酒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由于市场持续处于缺货状态且价格高涨,部分经销商和黄牛已将视野放到了电商平台上。微酒记者注意到,在某电商平台上,某产品的单件报价接近千元,但如果有开通商城会员或有代金券,则能将价格控制在950元左右,因此,该产品近一段时间以来,只要一上架,就会被购买一空。
今年双十一期间,由于各种组合优惠较多,整体价格优势明显,更有黄牛组建了好几个五百人的大群,浩浩荡荡的到电商渠道去扫货。
酱香市场火热的势头,让不少此前还在观望的经销商跑步入场,不惜以高价接货的方式参与其中。
总而言之,稀缺不是的,决定产品市场价格的不仅有稀缺,本身的定位、品质和价格也很关键。靠稀缺的概念来炒作和哄抬价格,从长远来看是不可取的,面对涨价,酒商审慎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