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网络普及率达到47.9%;手机网民达5.57亿,某种意义上说,我国已成为互联网第三大国家!淘宝网作为互联网交易平台对接了10亿件商品.900万商家、3个多亿消费者;2014年我国网上零售交易规模达2.8万亿。移动互联的产生,人人为白媒体,带来的结果是消费者获取信息变得碎片化,传播方式变得圈层化,站在“互联网+”风门上,厂商更要利用好互联网工具,实现企业新破局。
“互联网+”时代七大电商逻辑
现在人人都在说“互联网+”时代来了,但到底什么是“互联网+”?“互联网+”时代背后的电商逻辑是什么?总的来说,有七大电商逻辑。
第一,围绕一个核心,消费环境在变化。“互联网+”时代核心逻辑包括三个方面:“用户即中心”,消费者空前地成为了核心;“产品即吊牌”,带来的产业链价值重构;“圈子即渠道”,“人人为媒体”,线上与线下、生活流与消费流的高度融合。
第二,互联网渗透潜力在广大农村。电商是基于互联网的生意,欧美渗透率为80%,中国只有50%;2013年,中国电商交易规模10万亿,2014年突破12万亿;阿里巴巴上市后,拿出100亿进军农村市场,农村网民增速潜力超越城镇。占领农村,是未来两三年平台电商的必然战略,有数据显示,农村网民占比已达27.5%。
第三,电商不仅仅是烧钱的生意。目前有两大主要电商模式,即亚马逊模式,起落陡峭;淘品牌模型,求稳不求快!一般来说,很多平台电商都有烧钱游戏垄断理论,采取花钱买时间、砸钱做规模、高占有赢未来,比如滴滴与快的打车烧钱数十亿,各自拿下半壁汀山,自此无敌于江湖,同时亚马逊、淘宝、京东、苏宁无一不如此,淘宝系在10年搏杀之后占据电商七八成份额,成为全国市值最高的公司之一,超亚马逊、eBay之和,净利润高达43.8%。这类电商也称为亚马逊模型。而淘品牌模型理论则是依靠盈利滚动发展、依托平台流量红利、靠产品赢得回头客、靠精细化投入提高效率,这种方法靠盈利滚动规模,成长稳健、但成长慢、规模小、易模仿。
第四,互联网是流量变现的生意。从目前来看,品牌商凭借平台流量卖货更靠谱,将流量变现,有两种模式,一是直接跟各大平台合作,如同商场租专柜、开专卖店,关键是客流精准、引流成本低,如天猫、京东、1号店开旗舰店。二是通过提供天猫、京东等综合平台商给不了的综合服务做差异化竞争,通过提高主动访问量,提高复购率。如铁血网做军品电商、小米以极致产品引流等。
第五,互联网一高一低M型消费模式。目前,网络消费呈现两极分化趋势高端满足少数,低端满足大众!互联网两类品牌能够活得很好:第一是有策划与产品设计能力的中高端品牌,主要是设计师品牌,强调独特的设计、个性服务、细分人群;第二是性价比高的低端品牌,主要是工厂品牌,低价但有质量保障,供应链快速反应,主做大众基本款。而介于两者之间的品牌,则是两不靠,机会将越来越少!中国的整个社会还没有形成橄榄型就已经开始呈现M型消费了,原本数量最多的中等收入人群,除了少数人挤入高端消费,大部分往下塌陷!李宁、美特斯邦威等传统品牌的危机也在于此!
M型消费催生了六大互联网机会。一是诚信品牌脱颖而出,消费者不再迷信硕大的logo,而是更加关注产品本身;二是大众中低端品牌低价不再是劣质的同义词,渠道扁平化将会成就中低端大众品牌持续增长;三是设计与品牌俱佳的品牌成主流,价格虚高的高端品牌回归性价比,因信息发达让消费者摒弃浮华的高价,让伪装的洋品牌、假大牌日益没落;四是口碑传播无比高效,越来越多的品牌不是借助广告获得成功,而是借助口碑获得用户,如小米手机;五是长尾品牌成为优势,如满足不同人群的细分市场被空前关注;六是工厂品牌迎来黄金期,工厂可借助网民对低价、快速反应的需求,以直销模式成为电商主力。
第六,手机成为人体器官,移动互联时代来临。从生活上来看,从局部数字化到全面数字化。移动网络同时存在于时间与空间,它在卧室、客厅、厨房、洗手间、慢跑路上、通勤途中,甚至睡觉时,无处不在,无时不蔓延。从通道来看,从集中转向分散。互联网之初,入口集中,门户和搜索这样的超级入口掌控着大部分流量,移动互联让流量分散而不可控,社交网络、分工更细的APP,用户的行为随机和不可预测。从信息来看,从单一到立体。电脑时代,信息是单薄的、简单的。移动时代,信息要求更加全而性,更加接近真实。
第七,产业化互联时代来临,即传统行业的互联网时代来临。产业互联网的到来意味着制造、医疗、农业、交通、教育等将互联网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