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任务是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或者以现有的资源实现最大的目标。细分为四种情况:产出不变,支出减少;支出不变,产出增多;支出减少,产出增多;支出增多,产出增加更多。这里的支出包括资金、人力、时间、物料、能源等的消耗。总之,管理基本的原则是“用力少,见功多”,以越少的资源投入、耗费,取得越大的功业、效果。管理的意义,在于更有效地开展活动,改善工作,更有效的满足客户需要,提高效果、效率、效益。
我们做销售也一样,需要管理,内部管理好了,我们才会有业绩。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经销商怎样才能做好内部管理,提升业绩!
一、经销商在考核及管理中遇到的难题
1、业务员都是老员工,管理上都是人性化管理,没有制定太多的制度,有的员工处罚不好执行。
2、旺季人员缺乏。
3、没有过程指标考核、服务分销商人员业务功能欠缺(主要是送货)。直供网点太少,低于10%,提高直供率,培养员工素质。
4、现在服务二批的这一组人没有进行考核,人员无市场开发能力,单纯的体力劳动,一直想把这批人考核起来,这批人员有抵触,无市场开发能力还嫌太累工资低,准备换人,提高员工能力素质。
5、提成计算方法过于简单,对于某个单品的推进缺乏激励性,主要是因为很长时间都没有上过新品。
6、区域和网点存在不均衡,业务员收入有差距。业务员的罚款不容易执行,人员流动性较大。
7、送货人员工龄在1-2年更换频发,由于累,而且脏,当地人不愿意干,今年旺季时员工集体辞职,要求加薪,后来也没有加薪,愿意干的又回来了,不愿意干的就都走了。
8、无法指定具体的考核指标,奖励容易,处罚困难。自己品种单一,只有高档酒,无法深入村级终端。
9、旺季员工请假,忙不过来。
10、员工工龄1-3年,时间长了不好管理,员工业务水平低,纪律性差,经常请假,有全勤奖但是对员工没有吸引力。
11、确定自己的想法可行性有没有,销售额大,利润低,费用花费大,没有细分化费用投入及流向。
12、白酒员工与啤酒员工工资收入相当,啤酒工作量大,离职率高,夏天愿意卖啤酒冬天卖白酒的目前公用一个团队。培养不出好的业务员。
13、无法解决裁人的问题,工作效率低,服务差。
14、三年前提出稳定员工的口号,但是稳定后老员工会出现很多问题:1.不拜访钉子户(对终端太了解)2.服务态度会下降(产品卖的好了)3.不适应基础建设(广宣品布置,理货等动作不做)
15、工资问题,工作量问题。人员对应选择工作量低的工作。困惑:员工比较松散,制度不全。只从主观是了解员工是否工作努力。
16、大锅饭工作管理已经运行6年。人员更替导致送货管理出现困难。
二、经销商业务员的八种问题
1、干活捉迷藏
早上,业务员与司机装货后带车出门后,几个车聚到一块侃大山、打扑克,上午的活下午干,半天的活要全天干!
2、跑大放小
大店要货量大,走量集中,业务员送货不是按照街道逐一扫街送货拜访,而是根据经验或者电话订单,出门后带车直奔目标店,对还需要攻克的潜在网点或突然断货的网点,视而不见绕着走。
3、跑快不跑慢
流转快的网点,成交几率大,客情也稳固,业务人员最喜欢光顾;流转慢的网点,要货量少,成交几率小,送货频率低,业务人员碰壁次数多,客情不稳固,干脆睁眼闭眼地擦“店”而过。
4、跳店漏店
拜访中丢三落四是车销模式中的家常饭。业务员跟车送货,但方向盘在司机手里,司机车速一快,或者业务员一走神,目标网点就一闪而过,大车掉头太麻烦,为此错过了不少销售机会。
5、效率低成本高
正在城东送货,城西的网点来电话要货,于是驱车几十里赶到,把货送下,再驱车回城西送货,来回几十公里,送货车成了观光旅游车。
6、广种薄收
新品铺货的时候,厂家支持加上业务人员提成激励,铺货成功几百家。两个月后,有效流转的网点仅剩余几十家。到店里看看,首次铺货的产品要么早已卖光,网点老板一肚子牢骚,要么就是产品在仓库中布满了灰尘。
7、老品依赖症
经销商隆重召开了新品铺货动员会,会上苦口婆心,会下信誓旦旦,可结果却多不理想。为什么?因为老品送货简单,回款容易,不费口舌,也不用挨家挨户地碰运气。
8、干私活、套费用、截留促销
业务员耍手段的方法无穷无尽,即便经销商发现了,有时候还敢怒不敢言,因为人家是主力业务啊!
三、八个方面看出经销商管理水平高低
1、看送货方式,是车销模式,还是拜访模式(业务与配送分类,订单送货)
经销商的作战单元的构成大多是1+2模式,也就是一部车,两个人,司机业务各一个。这就是标准的车销模式。那么什么是拜访模式呢?也就是1+1模式,业务人员骑车单独拜访终端网点拿订单,司机开车按照订单送货。车销模式的优点是管理简单,当场成交;弊端是业务人员跑大店(流转好的店)不跑小店(流转不好店),经常漏店跳店,漫天撒网广种薄收,效率低成本高。拜访模式的优点是按照片区开发,操作细腻,拜访无孔不入,配送精准成本低。弊端是业务队伍管理难度大,猫捉老鼠的游戏天天进行,一旦业务队伍松懈,订单产出低,管理就会出问题。
2、看业务流程
所谓业务流程就是看经销商的内部管理流程,从入库发货,出货回款,到财务管理,很多中小经销商是老板+老板娘模式,或者是老板+老板娘+老板娘的娘(丈母娘或亲戚)。更有一些老板是"悟空型",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库管财务送货谈判,甚至自己装卸。此类经销商大多是创业初期的特征,结果往往是累死累活,即使赚个辛苦钱,也是"肉烂在锅里",只知道赚钱或者赔钱,却不知道赚在哪里,赔在何处。
3、看工资结构
绝大多数的经销商业务员工资是按照底薪+提成的模式发放的。只要出勤足够,底薪保障没问题。要害在于提成部分,很多经销商是按照营业额提成来计算的,营业额×提成系数=工资。这种模式在执行初期,如果系数设置得当,业务员能看的到并且能够拿的到这个提成,对于业务促进是有好处的。但是时间一长,经销商就会发现:业务员只卖老品畅销品,对于新品或非畅销品一概不问,甚至业务员为了营业额的完成会在价格促销甚至回款上作文章。
4、看区域划分
经销商初期管理大多是"土匪式"的,在山头上,经销商大手一挥:兄弟们,山外是美酒+财宝,你们去吧!于是一群业务四散而去,打打杀杀吃肉喝汤!城东城西不分你我,铺完货回来就自己人打架,你抢了我的饭碗,我争了你的地盘,几部车满天飞,赚的钱还不够汽油钱。而采取区域划分管理之后,不仅能解决上述烦恼,关键是经销商能让自己的手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局部市场出现问题能及时发现弥补,经销商能够掌握业务队伍上的资源调配。
5、看考核结果
到月底了,经销商给手下发工资,问:张三,你发了多少钱啊?张三:1860元。问:你知道这些工资是怎么来的吗?张三:不知道啊!这就是财务体系混乱的问题。而如果经销商公司也能够制定透明的财务体系及流程,就可以解决此问题,可以让员工清楚明白,且踏实稳定,全心全意地放在工作上。比如张三回答:这个月我的底薪900元,加上销售额提成360元,卖新产品2000件,提成700元,汽油费超标扣罚100元。这就是最理想的状态。
6、看提成导向
经销商在业务队伍不成熟的时候,提成制管理是常用的手段。一旦经销商的管理成熟,大多是采用"包干制",也就是把车连同市场承包给手下,经销商只是坐拥仓库,只负责与厂家的联络。在提成制模式下,中小经销商因为管理系统过于简单,有本流水账就已经不错,对于数据汇总和信息传递上困难重重,对于提成系数的设定大多是靠经验。考核模式大多是几年不变,往往会造成业务人员干多干少一个样。业务人员在仓库时候看着是兢兢业业,尽心尽力,出门之后就玩捉迷藏,甚至会开车干私活,抽空去网吧,聚众打麻将等,经销商反而被蒙在鼓里,坐在家里听业务员诉苦:市场难啊,难于上秒火!
7、看淡旺季工资
单纯的提成制指标一年到头不变会导致淡季饿死,旺季撑死。业务人员旺季来,淡季走,一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