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特酒莲四500ml
特香型白酒
香型
产品参数 ×
公司简介
四特酒始于江西省樟树市。早在5000年前,这里的新石器文明就有了酿酒的历史。樟树市内筑卫城遗址(新石器时代)出土的大量陶皿、酒器,以及吴城遗址(殷商时代)精美的青铜器,至今还默默地印证着远古时期这里酒文明的辉煌。今天的四特酒就是伴随着商的青铜文明而发展起来的。几千年来,随着酿酒工艺不断发展传承,至唐宋时期,樟树(原名清江)地区出现了蒸馏法酿酒,是为“清江土烧(又称“四特土烧”)”,而现代“四特酒”的酿造正是从此基础上不断发展起来的。有史料记载表明,明清时期的酒作坊以及后来的“娄源隆”酒坊传承和发展了四特酒的悠久历史。
1959年,庐山中央工作会议期间,周恩来曾品尝四特酒,称赞它“清香醇纯,回味无穷”。1972年邓小平同志视察樟树时,喝了四特酒,赞誉它“酒中佳品,味道独特”。 此后,酿酒师不断改进制作工艺,使四特酒成为一种特香型优质白酒。1981年10月19日,樟树酒厂正式将“望津楼”四特酒改为“四特牌”四特酒。1983年3月,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正式注册使用“四特牌”商标。四特酒以其独特的酿造工艺、优质的产品,不仅获得了伟人的赞誉,在市场上也有非常良好的表现,但是从建国初一直到1984年,四特酒始终在国家组织的白酒评比活动中未被提名。 通过研究,四特人明白问题出在香型上。当时中国白酒界公认的白酒香型有五大类:清香型、酱香型、浓香型、米香型和兼香型。四特酒虽然品质优良、工艺独特,但不属于以上任何一种香型,而所有被评为国优的白酒都有自己独特的香型。
四特酒的香型归属于哪一种呢?
四特首先找到了中国白酒界的泰斗、时任中国白酒协会副会长的沈怡芳。1987年4月,沈怡芳特意品尝了四特酒。经望、闻、品之后,沈怡芳认为四特酒确是好酒,但对四特酒到底应该属于什么香型也颇感迷惘。
虽然沈老先生一时也难下结论,但由此勾起了他强烈的好奇心。四特酒的香型问题不仅为四特人所关注,也成为沈怡芳关注的一个问题。
1988年1月26日,沈怡芳亲自来到四特酒厂进行了考察。通过察看四特酒生产车间和与技术人员的交流,沈怡芳对四特酒独特的酿造工艺有了深刻了解。对这次考察,严谨的沈先生得出的结论是:“四特酒既不像浓香型,也不像酱香型,清香、米香都不像,是个‘四不像’的酒。所以,应该考虑其他香型。但该定什么香型,现在还定不下来。” 1988年3月8日,四特北京召开了四特酒质量汇报会。沈怡芳在会上首先系统介绍了自己在四特酒厂实地考察的情况。然后,到会专家对四特酒从色、香、味、型各个方面进行了品评。对四特酒的香型,专家们争议颇多。有的认为:四特酒清香、优雅,可以名之为优雅型;有的认为:应该叫清雅型;还有的认为:四特酒产于江西,干脆就叫赣型。中国首席白酒专家周恒刚先生提议道:“叫特型好,四特酒就是特嘛。”周恒刚的提议,获得到场大多数专家的初步认同。
1988年4月26日,周恒刚、沈怡芳、曹述舜、于树民、金凤兰、金佩璋、陶家驰等全国知名白酒专家齐聚四特酒厂,对四特酒的香型进行确认。经过3天的实地考察,在同年4月29日召开的“四特酒风格研讨会”上,专家们做出了四特酒香型的结论:四特酒的香型就是“特型”。同时,专家们还总结了这种香型的风格:“整粒大米为原料,大粬面麸加酒糟,红褚条石垒酒窖,三香俱备犹不靠。”
四特酒有限责任公司
免费加酒水行业交流群
200万+专业经销商
全国免费热线:400-999-2585
秒火好酒代理网仅为酒水行业从业人士提供信息服务,如您为个人消费者,不建议您使用本网站;以上商品的标题、价格、详情等信息内容均来自于供应商,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供应商负责;如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联系供应商进行删除,秒火好酒代理网会积极配合;交易过程中请注意谨慎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