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网上流行很“自黑”的一句话:老干妈辣椒酱突然不香了。这让小编不禁想起了目前白酒产业的香型之争: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感觉浓香老大的地位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冲击。先来看其他兄弟香型:
香型竞争白热化,浓香酒市场生“变”?
浓香型白酒独领风骚的时代还要从30多年前说起。
彼时,国家粮食产量大幅上升,加之放开名酒价格管控,以五粮液为首的四川浓香酒企凭借更浓郁的口感获得消费者偏好,并带动了“浓香热”,浓香型酒在此后的十余年里,市场份额一度占到了80%以上。
之后,随着酱香品类异军突起、清香组团复兴,三香鼎立的局面显现,浓香型白酒的市场份额逐渐遭到了蚕食挤压。尤其这几年,酱香品类迅速进入二次扩容期,在产能、销售额、利润上迅猛增长。据数据统计,2019年,酱香型白酒在销售收入和利润均实现20%以上增长的同时,并以7%的产能,实现了全行业21.3%的销售收入和42.7%的利润。
事实上,高品质的浓香型白酒,对环境、技艺和工匠的要求极高,一般50年以上的老窖池,才能产出20%—30%的优级品好酒。虽然到目前为止,浓香依然占据着半壁江山,但份额下滑的趋势却已经呈现出来,从80%的占比到70%的占比,浓香白酒在市场竞争中正在失去阵地。
什么是事实?为什么认知能大于事实?
什么是事实?浓香白酒在白酒话语权占比下降是事实,但浓香型白酒作为目前白酒品类主流的、受众广的、也是目前大的基础香型依然是事实。这一点无论是从规上企业数量占比、还是从百亿俱乐部、亦或是从上市公司维度,都是毋庸置疑的,浓香依然是老大。
只不过白酒行业在整体承压,行业集中度加剧、产业分化严重,规上企业数量在减少,自然浓香品类受到的冲击更加直接,暴露出来的问题似乎也就更多一些,水分挤得更多一些,这同样是事实。
从品质层面更是如此,实际上,酱香酒、浓香酒、清香酒或者其他香型都是风格自成一体、各美其美,在天然属性上并无优劣等级之分。任何品类的构成,都是既有顶端的产品,也有适用于普罗大众的一般性产品。因此,不是所有酱香型白酒都是茅台,因为不是所有的浓香型白酒都是五粮液和国窖1573等,彼此的道理都是相通的。
品类竞争白热化,“大国浓香”优势在哪?
浓香白酒的份额为何被“挤”了?在多元化消费的时代里,与酱酒品类、清香品类相比,浓香白酒的核心优势在哪里?界定清楚这个很关键,很重要,是前提。
从浓香品类发展历程来看,浓香型白酒相比清香、酱香,口感和酿酒技术的全国普适性,助力其有效培育了全国消费群体,五粮液、泸州老窖、洋河、剑南春、古井、口子窖……全国区域浓香名酒林立,成就了销售霸主地位。
从酿造的条件看,酱香受限于空间,浓香受限于时间。相比浓香,酱香酒5年储存时间成本、茅台镇核心产区、稀缺产能,是其品类溢价根本价值所在。而且,在茅台多年的消费者培育中,一向注重以时间储存、产区、工艺、品鉴流程等方面的表达,通过茅台酱香万家共享全国品鉴会,强调优质酱香的稀缺性、优质性。如今,像“离开茅台镇就酿不出好酱酒”、“12987酿造工艺”、“坤沙酱酒”、“200元以下没有好酱酒”等宣传概念已经逐渐深入到消费者心智。
之所以能够这样耳熟能详,知名白酒专家、源坤创始人钟杰指出一个原因是足够早、足够接地气:酱香白酒具备工艺本身表达出来的复杂性,其实季老爷子从上个世纪60年代就开始从事一种工作,如何通过朴实、通俗和接地气的表达让内部酿酒工人先弄清楚这种生产工艺背后的原理,会对风味产生什么样的具体影响,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这样从内部员工再到亲戚朋友,再到消费者层面,是一点点渗透出去的。
对比酱香品类来说,浓香品类目前主要通过老窖池、窖龄、老酒彰显产品品质,如泸州老窖的国宝窖池、五粮液501车间,并通过与江南大学合作,对酒体微生物菌种和风味改进进行研究。近些年,浓香白酒的头部企业也在有意注重品质营销工作,如五粮液深化浓香白酒历史宣传,泸州老窖开展一年一度封藏大典活动,洋河持续举行头排酒开窖节……这些不约而同的行动背后,都指向了一个清晰的目标,那就是如何加深消费者对浓香好品质的好感度和认可度。
还有一点,浓香盘子很大,市场难免鱼龙混杂,这也意味着不乏一些企业利用“窖池”或“年份酒”概念打擦边球宣传。这就产生了消费者对老窖池、老酒概念难辨真假的社会现象,透析了浓香白酒整体的品类价值力。宋书玉就曾指出,如何说清楚浓香型白酒的老与新、长与短、多与少是关乎浓香型白酒品质与价值表达非常重大的事情。
此外,从消费者培育的角度看,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着浓香品类进入大繁荣时期,此后衍生出了符合各自特质内涵的市场价值,将浓香由技术“种类”变为“绵柔浓香”、“淡雅浓香”、“生态浓香”等多个亚品类个性香型,消费者对于浓香型白酒的价值认同感,大多基于各自企业品牌本身、长期市场培育价值塑造,而对于什么是好的浓香酒,其实缺乏统一认知。正如,智邦达营销管理咨询公司董事长张健所说,在对外宣传上,浓香白酒较为注重品牌而忽略了品类,因此,浓香白酒在品类传播建设上,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去做,来强化消费者对品类属性的认识。
酱香的表达体系是倒逼形成的,因为酱香是小众,茅台树立起一种通俗的表达体系,其他企业就可以跟着这套标准去持续推动,因为酱香体系是一超多强,而且这个一超已经太强大了。而浓香方面其实是各说各话,五粮液、泸州老窖、洋河、剑南春等这些有实力的企业都在构建自己的话语体系和差异化,客观而言这是不利于浓香的整体表达,没有形成合力。